林州便民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科研、国际资讯、热点新闻、房产家居、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3-04-23 10:28:02
导语:麻雀的叽喳声伴随着我们度过了整个童年时代,是我们珍贵的回忆。犹记得小时候,我们所看到的野生麻雀,姿态是那样可爱而高傲,有自己的特点,而现在却与小时候所看到的大不相同,而这一巨大的变化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预兆的。实际上,现在麻雀的样子变了很多,作为杂食性动物的麻雀,以植物和昆虫为食,回归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正处于饥荒时代,家家户户基本面临吃不饱的状况,粮食产量也比较低,本就难以填饱肚子的村民为避免粮食减少,面临麻雀的啄食,当时就针对麻雀这个物种开展了“灭四害”运动。
因此,为了消灭麻雀,各种各样的方法都被人们想了出来。一种是为了防止麻雀啄食,用铁盆敲击的方式来惊扰麻雀,可是此举不能根除,所以人们开始用射杀的方式来消灭麻雀。枪支属于违禁物品,子弹不是人手都有的。为了消灭麻雀,只需要在上膛的时候加入一些石子就能消灭麻雀,当时还专门成立了麻雀队,一天之内,基本上超过二十万只的麻雀被杀戮,数量大幅下降。
麻雀是益虫,在田间会帮助农民捕食害虫,和人类属于合作的关系,只是偶尔会吃一些粮食,实际上啃食过也并没有什么危害,可有一些人极度厌烦这类生物,认为会影响粮食的安全性。可这些人往往是孤陋寡闻的那一类,当时人们的文化程度也不高。本以为捕杀麻雀,这样的状态就会得到缓解,没想到反而因小失大,丢了西瓜捡了芝麻。麻雀的数量确实降下去了,可他们忘记了生物链的规矩,一些害虫因为天敌的下降,开始肆虐生长,数量大幅度增加,粮食减产的更为厉害。
为了弥补这一过失和漏洞,人们又开始大费周章地从周边国家引进麻雀,重新填充麻雀的数量,但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麻雀居然不复以前的模样了。我国本土的麻雀对人类充满信任,飞行能力较弱,冬季只能面临被人类捕杀的命运,而这次的引进,是源于外来物种,外观和生活习性都有所不同,并且由于它们对我国的环境缺乏了解,也没有同物种之间的交流。在上世纪末的时候,经济发展速度比较慢,我国的经济水平比较落后,一些农户大量使用廉价、生产不过关的农药,很多麻雀因为这种劣质农药而死亡,这些农药不仅对粮食的安全性造成了隐患,也对人类、麻雀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影响,甚至导致一些物种的变异。
外来物种与我国本土物种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发生了生殖隔离的现象,也就是说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而这一现象就导致很多问题。麻雀之间即使交配,也无法生育出健康的后代,即使没有死亡,仍然有很多是畸形的状态。可见农药和人类对麻雀这一物种造成的影响多么深远和沉重。
麻雀是典型的群居动物,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一只受到了影响,整个群体都会有一定的危机。麻雀与人类生活也息息相关,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见到麻雀的身影,树冠、房檐下,我们经常能目睹它们的飞行。
以前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已经无法抹去,我们后代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前人的错误进行弥补。现在麻雀已经成为国家的“三有动物”,对生态环境有益、具有经济价值、科研价值。自从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政策以后,对麻雀等相关动物的保护也愈加到位。像麻雀这样的保护动物,我国现在已经超过了1700种,公安机关也联合各部门对肆意捕杀动物的行为做出了严肃处理,加大了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和处罚。同时,也在向社会各界进行普法宣传,强调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整体文化素质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总结:麻雀这一典型的案例,带给我们的除了遗憾,也有经验,我们要从这一事件当中吸取教训,避免今后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大自然中的生命不只有人类,还有千千万万个动物群体,我们不仅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也是上天的恩赐,与动物和谐共处是人类的义务,尊重每一个生命更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