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便民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科研、国际资讯、热点新闻、房产家居、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3-04-15 09:28:56
明日就是立秋节气交节的时间,此时斗柄指向西南坤位,太阳黄经到达135度,代表着秋季的开始。从此金气取代火气,万物开始收敛。老人说:“明日做五事,不富也添喜”,指的是哪五事?
一、饮井华水
立秋节气代表着金气显现的开始,金气就是秋季的少阴之气。人们为了顺着季节的变化,就会饮用立秋这一天的井水。也就是立秋这一天的清晨,第一次从井中取来的井水,被称为“井华水”,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是井水的精华所在。
由于井水是从土中渗出来的,所以井水会随着地质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西北的土中多硫磺,其水就可以疗恶疮。辽东的涧水与人参的产地相连,饮之则多发。山西的山中产矾石,其泉水就可以治疽痈。西北的山中有硫磺,其水就可以疗恶疮。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水土,造就不同的人。而立秋节气的井水则凝聚着这个节气的力量特点,所以《本草纲目》中说:“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凉能清热,甘可助阴”,而立秋节气正是少阴之气增长的开始。
明日立秋,因此明日要饮用“井华水”,也就是早晨第一次从井中打来的水,这种水可以使人们更加适应立秋的气候特点。所以明代的虞搏说:“新打上来的井华水,取天一真气,浮于水面,用以炼丹煮茗,性味与雪水相同”。
由于水的特点取决于土质和气候,所以从远处地脉渗过来的井水就为上品,如果是近处的河流湖泊渗过来的次之。以前的女子常用“井华水”来涂粉,可以使肌肤润泽。正如白居易在诗中所写:“厨无烟火室无妻,篱落萧条屋舍低。每日将何疗饥渴,井华云粉一刀圭”。
所以明日的“井华水”就是此时此刻此地大自然力量的结晶,人们喝过之后,就会顺应此时此地的气候特征,顺应金气的增长过程,使自己在秋季金气增长的过程中,平安顺利。
二、戴楸叶
立秋节气代表着金气开始增强,万物开始收敛,此时楸叶已老,即将凋谢。所以立秋节气,也是人们采摘楸叶的时候。此时的楸叶也是大自然力量的结晶,人们将采来的楸叶捣碎,敷在疮肿之处,就可以排除里面的毒素。
所以《遵生八笺》说:“立秋太阳未升时,采楸叶熬膏,擦抹疮疡之处,患处立可治愈,将其叫作楸叶青,熬法以叶多汤浓为佳”。宋代的《韵语阳秋》中也说:“有人患背溃坏,百方不痉。于立秋日太阳未升时,采揪树叶,熬之为膏,敷其外,不累日而愈也”。
因此每到立秋这一天,民间还有戴楸叶的习俗,比如在《熙朝乐事》中记载:“立秋日,男女咸戴楸叶,以应时序;或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扑插鬓边”。《武林旧事》中说:“立秋日,都人戴揪叶、饮秋水、赤小豆”,饮秋水指的就是“井华水”。
三、躲立秋
在一年之中,有两个节气属于阴和阳纷争之时,立春节气代表着阴极而生阳,立秋节气则是阳极而生阴。从阴到阳,也就是从地下到地上,从阳到阴,也就是从地上到地下,这两个时间点就是力量混杂之时,所以就有了“躲春”和“躲秋”的习俗。
也就是要躲避立秋交节的那一个时辰,明日戌时就是今年立秋交节的时候,所以明日戌时要“躲秋”。也就是戌时宜静不宜动,俗话说:“立秋不躲秋,秋后惹是非”,就是因为在阴和阳纷争之时,容易争吵,容易不顺,因此要“躲春”和“躲秋”。
四、贴秋膘
由于以前人的生活水平较低,大部分人都比较瘦,只有大户人家或者地主老财,才能吃得膘肥体壮,所以在古人的思想中,肥胖就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如果一个人枯瘦如柴,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没饭吃,常年徘徊在饥饿的边缘,也就是贫穷的象征。
因此对于古人来说,最不希望体重减轻,然而夏季天气炎热,人们经常汗流浃背,最容易导致体重减轻。所以在立夏时,人们吃完中午饭,就开始了“悬秤称人”的习俗。然后到了立秋节气,再称一下体重,如果有所减轻,就要美美地吃一顿。
这种习俗就是“贴秋膘”,意思就是将减轻的体重再吃回来。所以立秋节气也是吃货的节日,有些地方吃红烧肉贴膘,有些地方吃饺子,也有吃新稻,吃龙眼等习俗。由此而衍生出了“啃秋”的习俗,比如啃秋瓜,啃玉米,吃秋渣,啃秋桃,以及吃红豆等习俗。
五、称秋水
立秋节气是金气增强的开始,代表着阳极而生阴,如果把一年分为两半,立秋之后为阴,立春之后为阳。所以这两个节气都是人们祭祖以及祈求风调雨顺的节日,比如立秋当天,如果稻田里的泥鳅没有立起来,就代表着之后容易有大风和大雨。
在立春和立秋之时,有一种判断雨水的方式,就是称水的重量。也就是通过称黄河水的重量,来判断雨水的多少。这种习俗就是通过测量黄河水中的含沙量来判断降雨量的,而称水的时间就是每个季节的第一个壬日。明日立秋,正好是壬辰日,所以明日称水,以测秋雨的多少。
宋代的《麈史》中记载:“常于岁除,汲江水秤,与元日又秤,重则大水”。说的是立春时的称水。当然明日称秋水,应在戌时之后,以以黄河水的重量为主。如果秋水比夏季的水重,则代表雨水较多,反之则容易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