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便民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科研、国际资讯、热点新闻、房产家居、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3-02-18 10:10:00
近年来,原本更多应用在医美领域的胶原蛋白开始广泛切入护肤领域,特别是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重组胶原蛋白更是被视为继透明质酸之后的第二大战略性生物活性物,在一众热门抗衰成分中崭露头角。
重组胶原蛋白成生物抗衰新星
如今,全球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抗衰老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姚新生院士在《抗衰老与大健康》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抗衰老要从关注大健康入手。
化妆品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美丽与健康。随着颜值经济的崛起,抗衰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同时也带火了视黄醇、维C、蓝铜肽等抗衰老成分。而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重组胶原蛋白开始受到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陈坚院士表示,合成生物是认识生物的钥匙,改变未来的颠覆性技术。生物制造化妆品具有天然属性,安全性好等优势,是化妆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在人体中,胶原蛋白约占人体蛋白质质量的25-33%,是人体的“钢筋混泥土”结构。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皮肤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宏翔教授在《重组胶原蛋白对皮肤抗衰的作用与机理》的分享中提到,皮肤的衰老本质就是胶原蛋白的流失,在皮肤中I型胶原蛋白占85%,Ⅲ型胶原蛋白占比10%-15%,对于延缓皮肤衰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在全人源重组I/III嵌合胶原蛋白的研究中更是取得了有效进展,暨南大学教授、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熊盛教授介绍,经过测试,重组胶原蛋白与天然胶原蛋白属性非常相似。而全人源双胶原蛋白能够促进细胞黏附、细胞迁移,具有促细胞增殖活性的功效,并且能同时促进细胞中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且提升率显著优于其他胶原蛋白。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林影教授在《毕赤酵母底盘细胞特征与重组胶原蛋白表达》中也提到,合成生物学为生物绿色制造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重组胶原蛋白更符合当下绿色、可持续的理念。
当前我国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研究已经领跑全世界,在医美、皮肤治疗等领域都已经有了成熟的应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杨斌在《解读重组胶原蛋白在医美方向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的主题演讲中说道,当下重组胶原蛋白更多应用与医美领域,可应用于皮肤填充剂、敷料/修复贴、功效护肤品等。
突破壁垒,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群雄逐鹿
时间回溯到1980年,美国医学博士UittoJ等人从人体皮肤细胞体外培养中获得了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此后,国外学者前仆后继、孜孜不倦,力图通过各种培养、发酵、表达方式获得与人体相似的重组胶原蛋白。但遗憾的是,通过生物学方式合成培养成本高、时间周期长,导致重组胶原蛋白长期困于实验室,始终只能以“实验室研究成果”的身份出现在各大学术论文之中,无法实现量产。
横亘在研究成果与市场产品之间的阻碍是技术水平的限制。当时国外实验室所获得的重组胶原蛋白存在培养成本高、时间周期长、表达量过低等问题。如何在功能保留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生产环节的降本增效增量,成为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化的关键。
这条探索国际前沿技术产业化应用的道路上,出现了巨子生物、锦波生物、江山聚源和创健医疗、暨源生物等国内企业的身影。从技术层面看,巨子生物入局最早,在2000年成功研发重组胶原蛋白,并于2009年成为全球首家实现量产重组胶原蛋白护肤产品的公司。技术实力从其高达79项专利及专利申请里便可窥见一斑。其研发团队由124名成员组成,其核心成员在发酵技术、生物医用材料及天然活性产物方面拥有数十年研发经验。
与此同时巨子生物已经构建起了一个重组胶原蛋白分子库,包含三种I型、II型和III型三种全长重组胶原蛋白和25种功能强化型重组胶原蛋白及5种重组胶原蛋白功效片段。并且,在此基础上,巨子生物还开发了由四种主要重组胶原蛋白(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重组III型人胶原蛋白、重组类人胶原蛋白和mini小分子重组胶原蛋白肽)组成的仿生组合。
其中,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可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对于皮肤修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组III型人胶原蛋白可促进纤维细胞生长和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具备抗衰老功效;重组类人胶原蛋白则可促进细胞迁移,这是多细胞生物发育和维持组织形成和创面愈合的关键过程,由此修复受损皮肤;mini小分子重组胶原蛋白肽则可为细胞生长和胶原蛋白分泌提供营养。据悉,巨子生物的大部分皮肤护理产品中均包含多种重组胶原蛋白的不同组合,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皮肤护理需求。
除此之外,重组胶原蛋白另一家代表性企业锦波生物,通过对天然人源胶原蛋白序列进行重复拼接,开发了一种基于III型胶原蛋白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创健医疗也致力于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自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实现突破并实现量产开始,国货品牌弯道超车,占据国际先发优势已经是大势所趋。
重组胶原蛋白市场,打造科学护肤产品
根据《报告》对市场调研显示,在胶原蛋白的利用生产上,目前国内的胶原蛋白产品生产方式主要分为动物源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两种。
对于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特点,《报告》显示,消费者最关注的是功效、活性更强,其次为产品质量稳定和酸碱平衡。不同年龄群关注点差异明显:18-25岁关注亲水型强的特征,26-30岁关注排异反应低和质量稳定,3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人体PH值逐渐失衡,因此更关注维持酸碱平衡。
造成这样变化的其实来自人们对重组胶原蛋白市场的认知匮乏。
《报告》指出,对于动物/重组胶原蛋白成分,近8成消费者略有了解或者不太了解。尽管大部分人听说过该成分,并认为其具有补充胶原蛋白的功能,但功效、机理、应用等,仍然缺乏更加深度的认知,需要一定的市场教育。
作为全球首家实现量产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公司,巨子生物了解到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变化后,并考虑到皮肤问题的复杂机性,将多种成分与重组胶原蛋白配伍,实现精巧配方、协同起效。
同时,《报告》发现,近三年来以胶原蛋白命名的产品数量也有显著增长,CAGR达到23%。各家企业和品牌对胶原蛋白成分的推广力度均不断加强,市场认知快速提升。
尤其是现阶段下,国产品牌在胶原蛋白成分的应用中处于主导地位,备案产品占比超过95%,同时近三年备案比例仍在增长。其中巨子生物旗下的可复美、可丽金关注度分列前两位,且显著领先其他品牌。其中可复美关注度同比增长率高达73%,市场认知度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步入规范期,原料研发还能有哪些惊喜?
当一个技术驱动型的行业取得了大量关键技术突破时,建立标准、引导、规范行业正向有序发展已是迫在眉睫。今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重组胶原蛋白》(YY/T1849-2022)正式实施。该文件由国家药监局提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归口。除了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山东省医疗器械和药品包装检验研究院等单位之外,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主打重组胶原蛋白的科研企业凭借核心技术和科研实力也成为起草单位参与其中。
标准内容显示,该文件规定了重组胶原蛋白的质量控制要求、检测指标及其检测方法等,这份文件的发布,将在很大程度上引导重组胶原蛋白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随着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步入规范化发展,重组胶原蛋白背后所代表的合成生物学领域也正在涌现着国产科研力量。不管是《胶原蛋白材料》入选“先进化工材料关键技术丛书”,还是巨子生物、锦波生物为代表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探索重组胶原蛋白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上游端围绕原料展开的激烈战场里,中国企业参与原料核心技术研发的热情也明显提升。除开重组胶原蛋白外,更多的原料新探索正在出现。
例如,在人工晶状体赛道,西安眼得乐成功研发和生产出了第四代人工晶状体材料——交联聚烯烃。有关交联聚烯烃人工晶状体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在全球最具权威性的三大眼科会议之一——美国白内障和屈光外科学会(ASCRS)上获了奖,成为在该会议中首个获奖的中国本土企业,还启动了国内和欧洲、美国的临床试验,并期待未来获得全球上市许可。
从重组胶原蛋白到最新一代人工晶状体材料,从皮肤护理到眼科,中国本土企业们都在致力于完成从”metoo”到”mebetter”甚至到“meonly”的转变,都体现出中国本土企业对获取关键技术的不懈追求,而未来中国本土企业一定会在多个行业、多个赛道多点开花,走向全产业链一体化之路。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在《先进化工材料关键技术丛书》的序言中写的那样:“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靠我们自力更生,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