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题:
比一比,哪只小兔跑得最快。
30+40= 90-60= 70-50=
6+32= 46+9= 30+64=
68-2= 73-9= 84-6=
65-40= 89-30= 75-60=
比一比,算一算。
42+3= 53+6= 7+62=
42+30= 53+9= 7+69=
64-4= 56-3= 78-6=
64-40= 56-7= 78-9=
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100道
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大全
编排例题教学隔位退位减法。
隔位退位减法是三位数减法计算的突出难点,教材编排例7进行教学。例题设计了三步教学活动:第一步是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难点所在。例题为解决实际问题列出减法算式204-108,在竖式上发现个位上4减8不够减,按照已有经验要从十位上退1。但是,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无法直接退1,这个矛盾如何处理?学生在此产生了新的认知冲突,以及解决新矛盾的需要和愿望。第二步是探索解决矛盾的办法。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愿意拨计数器上的珠,虽然被减数的十位上不能直接退1,还可以从百位退。于是把1个百换成10个十,使十位上有1可退。这一步活动的特点是半抽象、半形象,拨去百位上的1个珠,变成十位上的10个珠,其依据是十位与百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生不仅要进行拨珠操作,同时要明白之所以这样做的道理,从而为理解隔位退位的方法提供支持。第三步把计数器上的计算抽象成竖式计算,形成计算隔位退位减法的方法,这是一次比较深刻的数学化过程,是一次培养抽象思维的机会。
另外几组关系:
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大数—小数=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小数 小数+相差数=大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文字计算题(必须列综合算式)
方法:抓住关键字词进行缩句。圈一圈,划一划……
“除”字前面是除数
注意除法的4种读法:例如:20÷4 20除以4;20被4除;4除用4去除20
正推、逆推(书P53~57)
注意:正推、逆推的树状算图以及列综合算式时的区别。
正推与逆推从思考过程来看都是数球由输入经过通道到输出,但在解决问题上,正推是由上而下计算,逆推是由下而上计算。
帮小狗算一算,摆一摆。
56-9 6+78 95-50
45+7 83-40 64+6
> > > > >
实践运用:
()里该填几?
40+( )=68 75-( )=20 ( )+5=43
( )-6=67 53-( )=8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既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活动,也是他们发挥创新精神,开展演绎推理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被减数十位上是0,无1可退,因而从百位上退”是他们解决新矛盾的设想,能够想到这个不同于以往的退位办法,已经是一种大胆的设想,是一个创新。他们依据“1个百是10个十”,从百位上拨去1个珠的同时,在十位上拨上10个珠;依据“1个十是10个一”从十位上拨去1个珠的同时,在个位上拨上10个珠。演绎思维随着拨珠动作而展开,对隔位退位的原理也就有了领会。教学时,要尽量做到不以教师演示代替学生操作,不以教师讲解代替学生思考。教学时还要特别重视让学生有理有据地操作,有条有理地讲述拨珠过程,带着清晰的表象进入下面的算法抽象。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只是手段,在竖式上进行计算才是教学的目的,拨珠行为必须抽象成笔算过程。这里的抽象是对形象操作的深加工,抽象不能离开已有的形象,而且要比形象有明显的提升。一边想着拨珠过程一边算竖式有助于抽象,如果板书出这样的思考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的算法。
圆的初步认识
圆是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曲线组成
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用圆规画圆(如图所示):
定点:圆心O(画上记号“×”)
定长:半径r(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捏住手柄旋转一周
标出半径的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