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的设计我想突出以下几个方面思想:
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探究,突出个性 。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把地道图变得简洁,能体现题目中的意思,沟通路线图和线段图的相通之处。
交流发现,总结方法。主要是学生画图数路线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交流方法,怎样数的准确,不重复不遗漏。
三年级数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五年级数学题100道
观察右面的图形解决问题。
像这样摆下去,摆a个三角形需要( )根小棒。
当a=15时,用第(1)题的式子计算摆15个三角形需要的小棒数。
当x=8时,x²和2x各等于多少?当x的值是多少时,x²和2x正好相等?
结合加、减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以两种方式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在“想想做做”以及练习里,编排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新学习的计算解决这些问题。
一步计算的加、减法问题,主要是相并关系的问题和相差关系的问题,都已经在一年级教学了。本单元继续安排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解题,重温并进一步体验相关的数量关系,为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积累经验。
小学生积累数量关系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先是结合四则计算的意义感知实际问题里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接着是从各个实际问题里提炼出具体的数量关系,然后是从大量同类的实际问题中概括出常见数量关系。例如,红花有8朵,黄花有5朵,求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最初步的认识是“8朵红花去掉5朵,剩下的就是比黄花多的朵数”,接着的认识是“红花朵数-黄花朵数=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然后的认识是“大数-小数=相差数”。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获得了相差关系的初步认识,本单元起应该提炼实际问题的具体数量关系式,为以后形成概括的数量关系积累丰富的素材。
突现数形结合思想。数学教学是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本节课上,通过让学生亲历发现、研究、探索问题的全过程,进而发现有序数图形的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有序数学思想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借助多媒体,展示思维过程和方法,突破重难点。在之前的试课中学生很难发现每增加一个点,增加的线段条数与原来的点数相同这一规律,而且老师在黑板上划线也不够清晰,本节课我通过多媒体演示由5个点增加到6个点时,线段的条数为什么增加了5条,学生看的清楚才能学得明白。
李老师买了5副象棋,付了150元,找回15元。每副象棋多少钱?
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744棵,已知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5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020年某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9748元,比1978年的78倍还多30元。1978年某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钱?
甲、乙两站相距255千米,一列客车从甲站开出,同时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出,2.5小时后两车相遇。客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用表格呈现三道求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的问题,可以从中提炼数量关系“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男、女生一共的人数”。第5题已知玩具飞机、汽车、轮船的价钱,从这三种玩具中任意选择两种,就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每个问题都能提炼出一个具体的数量关系式。
用表格呈现三道求还剩多少本书的问题,可以从中提炼出数量关系“原有的本数-借出的本数=剩下的本数”。第5题三个孩子分别买1个排球、1个篮球、1个足球,都已知付出的钱和找回的钱,分别求三种球的价钱。解决每个问题时,也可以分别提炼出一个具体的数量关系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