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陈毅初见薄一波:当年挤掉毛泽东同志我有责任

2022-10-15 11:19:01

治白癜风

1944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早日赶出日本侵略者,我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整顿党风文风,解决一些发现和暴露的宗教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17人以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的身份出席,而陈毅、林彪、薄一波等12人以中央分局的身份出席该会议。

这次会议人不多,只有30多个领导人参与,陈毅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见到了薄一波,两个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对对方的事迹早有耳闻。

两个人的见面,给双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议结束时,两人也没有立刻离开,在一起聊了很久,在别人眼里,他们仿佛是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述说着自己的经历。

第一次见面,友谊的开始

1901年,陈毅出生于四川张安井村。18岁的他,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建设祖国,前往了法国求学,四年后,他回到了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并在校友肖振声的推荐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陈毅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率领部队参加了湘南起义,把革命的火种带到南方土地上,壮大了中国的革命队伍。

而薄一波比陈毅小七岁,但他在1925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只比陈毅晚两年,之后的日子,一直在山西和天津开展地下工作。

1944年,两个革命目标相同的人在延安碰面了,薄一波当时是中央党校的第一支部干事,而陈毅作为新四军军长,一个负责文,一个管理武,自然有很多聊不完的话题。

在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让大家相互讨论,继承和研究党的历史经验,吸取经验教训,创新发展路线。陈毅与身边的薄一波交谈起来,他们是最早加入共产党的一批人,自然知道这些年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

陈毅对薄一波述说着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不要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之路看得尽善尽美,这些年来,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很多,一直得不到完美的解决。

红军打过很多胜仗,也打了不少败仗,尤其是红军在赣南、闽西建立革命根据地时,产生的许多致命的问题和矛盾。

薄一波也对这些观点表示赞同,当时两个革命根据地工作量大,复杂性多,不仅有蒋介石的围剿部队进攻骚扰,而且党内人员来源参差不齐,思想和行动上根本做不到统一,谁也不服谁,意见不齐。

指挥上也是一团糟,没有一个正确和强有力的军事观点,直到毛泽东同志恢复上任,情况才得到改善。

听到这里,陈毅脸色渐渐凝重起来,沉默了一会儿后,叹了口气,对薄一波说道:“红军当年刚建设不久,军心不稳,在红军的领导问题上,一直得不到一个统一的方案,在龙岩,有人对党领导军队的做法比较反感,把毛泽东同志的前委书记给撤掉了,而我当时没有站出来反对和提建议,如果我当时能强硬一些,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也能少牺牲多少人啊,毛泽东同志被挤掉,我也有责任啊!”

毛泽东被挤掉,陈毅自责

为什么陈毅对薄一波这样说呢?原来,在1927年周恩来指挥部队在南昌成功起义后,率领部队南下至井冈山,后又到赣南、闽西发展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由于建军不久,没有制定严格的军规和纪律,有些军事指挥员出现了不一样的叛逆想法,都想把自己的手下势力壮大,让自己在红军中多一份话语权。

这些指挥员有一些在军阀部队待过,也有一些社会人员,在刚加入起义军的那几年,身上的那些流寇思想和军阀思想并没有改正过来,都想着拉大自己队伍。

甚至还有少部分指挥员意识不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想放弃根据地,率领自己的部队离开。

为了解决这些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纠正同志们的错误思想,红四军高层决定在龙岩召开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打算在会议上制定新的军规,严格军事纪律,加强党中央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提高红四军的政治素质和战斗素养。

然而,由于参会的人员认知不一样,没有清晰的政治观念,会议上争议不断,很多同志反对党指挥军队的政策,他们并不习惯这种“家长制”指挥,更习惯于各自带军对外,维护军官权威的军阀作风。

这种错误的观念占了上风,导致毛泽东在会议上被选了下去,失去了前委书记的身份,分到了闽西搞调查和研究,而政治部主任陈毅接替了前委书记的位置,管理红四军的中央工作,周恩来选为军委书记,管理军事工作。

刚上任的陈毅一筹莫展,不知道怎样管理部队工作,工作一塌糊涂,很多部队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陈毅只好把中央的工作暂时交给另一个领导人李立三来处理,他则和周恩来去上海参加军事会议。

在上海,陈毅向周恩来讲述了自己现在的情况,他希望周恩来同志和他一起,向中央汇报红四军糟糕的现状,让中央把毛泽东同志换回来,继续担任前委书记。

周恩来也同意了陈毅的意见,他和陈毅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中央,他们在信中,强调了党领导部队的重要性,希望中央让毛泽东同志回来,继续领导军队,这封信,被后来的人们称为“九月来信”。

从上海回来后,陈毅去见了毛泽东同志,告诉了他和周恩来希望毛泽东能回来领导部队的事。

毛泽东同志却不急于回去,而是让陈毅先搞清楚军队中的各种问题,毛泽东的复职问题不能只看他们三个人的意见,还要征求其他干部的同意,这是共产党人的原则问题,不能有丝毫差错。

陈毅认为毛泽东说得有道理,让毛泽东同志回来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要大家共同支持。

在这段时间,他必须管理好部队的组织和纪律,与各个红军指战员们参与研讨,交换意见,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党指挥枪的必要性。

重新开会,请毛泽东回来

既然是在会议上选出去,那就在会议上重新选回来吧。1929年12月,陈毅在上杭召开和主持了古田会议。

在这场会议上,陈毅、朱德、周恩来等人通过了红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毛泽东同志重新担任前委书记,坚决拥护党对军队的领导权和指挥权,改正红军高层的错误思想。

毛泽东同志从年中时被选下去,再到年底被选上来,过了整整6个月的时间。这6个月,红四军的根据地发展可以说是在原地踏步,没有任何大的进展,陈毅后悔没有在年中的会议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反对毛泽东同志调走。

所以,他才会对薄一波说,毛泽东被挤走,他有一定的责任。听完陈毅的讲述,薄一波也叹了一口气,红军的发展经历太多挫折了,能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现在的正确道路,都是在走了不少弯路的情况下才改正过来。

分别之际,薄一波对陈毅说道:“党内的生活或许并不完美,每天都能遇到矛盾和问题,但有问题就克服,有矛盾就解决,只要不失去信念,党会越来越好的。”

这一席话也说进陈毅的心坎里去了,两个人虽然第一次见面,但共同的革命观点和理想,使两人的友谊更加牢固,在这次见面后不久,陈毅去了上海,薄一波待在了北京,虽然两地相距很远,但两人也常常有书信联系。

老年退休后,两位伟人常聚在一起喝茶下棋,畅聊国家大事,他们相见如故的故事,也成为了年轻党员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结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100多年的光辉历史,都记录在了我们的历史书里,书里的每一页,每一个考点,可能就是他们的一生。

如今的我们,能吃饱穿暖,远离战火的痛苦,都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现在的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爱国敬业,守住来之不易的江山,让祖国更加富强。

参考文献

[1]央视网:在追悼陈毅同志大会上周恩来同志的悼词(1972年1月10日)

[2]中国政府网:开国元帅陈毅

[3]中国新闻网:薄一波同志生平: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4]孙伟中央苏区时期陈毅的军事贡献[J]军事历史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林州便民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科研、国际资讯、热点新闻、房产家居、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林州便民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